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新闻

首届京津冀保护性耕作论坛在河北沧州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7-12-06 09:25点击:
2017年11月28日,由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主办,河北省农机推广站、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承办,北京德邦大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首届京津冀保护性耕作论坛在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成功举办,论坛主要围绕保护性耕作进行探讨。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推广一处处长姚海、副处长张园,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副会长杨林,北京市农业局农机处处长翟金津,天津市农机办副主任胡伟,河北省农机推广站站长史家益,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农机岗位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张东兴,以及河北省农机推广站、山东省农机推广站、河北省各地市县农机局、种植大户等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由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李洪文主持。
在免耕播种机演示现场,北京市智能精量播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苗全向大家进行了。针对华北地区地块较硬,雨水期土壤较粘的特点,演示免耕播种机采用“圆盘式”和“铲式”开沟两用一体机和气吸式排种器设计,现场演示效果良好,玉米种粒分布均匀。在演示现场,众多专家对演示免耕播种机的播种效果进行了查验,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免耕播种不仅解决了收获秸秆的难题,还对水土保持具有积极意义。

在技术研讨环节中,北京市智能精量播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汉武对一年两熟区高性能免耕播种技术进行了介绍,针对华北一年两熟区秸秆量大、秸秆焚烧严重、地下水超采严重等问题,提出了秸秆离田、免耕还田等解决方案,深入分析了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意义,免耕播种能够节水保墒、节本增效、减少秸秆焚烧,是一种适合一年两熟区的耕作制度。

同时,结合华北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提出了智能化解决方案,即运用播种监控、变量施肥监控、物联网管等技术,进行播种过程实时管理,给播种机配个“智能手机”,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北京市智能精量播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苗全阐述了华北地区免耕播种的作业条件并提出对免耕播种机的作业要求,分析了当前免耕播种机存在问题:(1)功能不达标,为享受免耕补助;(2)品种繁杂,缺乏创新;(3)设计研发门槛低。由此说明,我国保护性耕作机具的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河北省沧州市澳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宝平对免耕播种机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分享了作业心得。

各位专家讲解后,各省、市、县的推广站相关人员也对论坛报告提及的问题进行了技术点评,形成以下3个方面的建议:

(1)保护性耕作是我国未来耕作发展的方向,但免耕播种技术仍有待提高;

(2)秸秆还田要看到长期效益,但离田还田的技术模式还应加以解决;

(3)免耕播种机应向信息化、智能化、高效高产发展。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京津冀地区从事保护性耕作的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同时也为京津冀地区保护性耕作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其他重要新闻